北京摄影网(官方活动)致力于为摄影爱好者和企业提供良好摄影平台、组织摄影活动,提高摄影水平与摄影友人分享摄影的快乐与成长。热线:1371 753 8088 摄影q群:10539956
中文注册 登录
北京摄影网俱乐部QQ群:52449938 返回首页

lpf1351的个人空间 http://www.beijingsheying.net/?4229 [收藏] [复制] [分享] [RSS]

日志

2003年6月12日

已有 1161 次阅读2012-4-6 14:37 | 摄影家, 新闻, 生活方式, 民俗学, 社会学

中国摄影报03.6.6第五版读者园地刊出一期民俗照片,杨恩璞教授作了点评,十分有价值。

杨老认为,“民俗摄影,严格地说它与艺术摄影是两个行当。”尽管它也讲究一定的摄影造型,但其主要任务不是供人们审美愉悦,也不是展示摄影家的艺术创造。而是对民族生存状况即文明演进的视觉表述。因此,民俗摄影成败的关键决定于:摄影家能不能以社会学、历史学和民俗学为指导来做图像的学问,使画面具备较高的文化含量和认知价值。

杨老指出,大量地民俗题材作品,对于被摄对象在文化开掘、历史解读上缺乏深度。有的甚至拍摄目的含混,作品定位不明,不知自己是在搞艺术摄影、新闻摄影,还是民俗摄影。最典型的例子是许多人把拍摄旅游风情和舞蹈演出,当做民俗摄影作品的主流创作。

杨老提出来:民俗摄影的主要任务是什么?他说:是人类各民族文明过程的实录,以摄影图像铭刻各民族的社会形态、生活方式、宗教仪式、生活习俗(包括饮食、服饰、婚嫁等)。。。。。。

杨老还对新闻摄影与民俗摄影的区别作了对比:新闻摄影是对准正在发生、发展变化的事物,那么,民俗摄影则应更多地关注正在消失、演变和需要保护的历史传统。

民俗摄影题材广泛,学问深奥,责任重大,只有走出单一的摄影思维,开拓视野,扩充知识,以学者的眼光进行摄影才行。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评论 (0 个评论)

facelist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| 中文注册

QQ|商务合作热线:1352 066 2727|tag|友情链接qq咨询:645200036|小黑屋|手机版|人体艺术摄影|北京摄影网,邮箱:beijingsheying@163.com 官方qq群:10539956 ( 摄影服务热线:13520662727 )

GMT+8, 2024-6-1 03:14 , Processed in 0.116345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返回顶部